设计模式-过滤器模式
过滤器模式(Filter Pattern)或标准模式(Criteria Pattern)是一种设计模式,这种模式允许开发人员使用不同的标准来过滤一组对象,通过逻辑运算以解耦的方式把它们连接起来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,它结合多个标准来获得单一标准。
概要
意图
用于将对象的筛选过程封装起来,允许使用不同的筛选标准动态地筛选对象。
主要解决的问题
当需要根据多个不同的条件或标准来筛选一组对象时,过滤器模式提供了一种灵活的方式来定义这些条件,避免在客户端代码中硬编码筛选逻辑。
使用场景
当对象集合需要根据不同的标准进行筛选时。
当筛选逻辑可能变化,或者需要动态地组合多个筛选条件时。
实现方式
定义筛选接口:创建一个筛选接口,定义一个筛选方法。
实现具体筛选器:为每个筛选标准实现筛选接口,封装具体的筛选逻辑。
组合筛选器:允许筛选器之间进行组合,形成复杂的筛选逻辑。
关键代码
筛选接口:定义筛选方法,如
matches()
。具体筛选器类:实现筛选接口,封装具体的筛选逻辑。
组合筛选器:实现筛选器的组合逻辑,如逻辑与(AND)、逻辑或(OR)等。
应用实例
图书管理系统:根据作者、出版年份、类别等不同标准筛选图书。
在线购物平台:根据价格、品牌、用户评分等条件筛选商品。
优点
封装性:筛选逻辑被封装在独立的筛选器对象中。
灵活性:可以动态地添加、修改或组合筛选条件。
可扩展性:容易添加新的筛选标准,无需修改现有代码。
缺点
复杂性:随着筛选条件的增加,系统可能变得复杂。
性能问题:如果筛选器组合过于复杂,可能会影响性能。
使用建议
当筛选逻辑可能变化或需要根据不同标准动态筛选对象时,考虑使用过滤器模式。
在设计时,确保筛选器的接口和实现保持一致,以便于组合和扩展。
注意事项
确保筛选器的组合逻辑正确无误,避免引入逻辑错误。
在实现时,考虑性能影响,特别是在处理大量数据时。
概要
过滤器模式包含以下几个主要角色:
过滤器接口(Filter/Criteria):定义一个接口,用于筛选对象。该接口通常包含一个方法,用于根据特定条件过滤对象。
具体过滤器类(Concrete Filter/Concrete Criteria):实现过滤器接口,具体定义筛选对象的条件和逻辑。
对象集合(Items/Objects to be filtered):要被过滤的对象集合。这些对象通常是具有共同属性的实例,例如一组人、一组产品等。
客户端(Client):使用具体过滤器类来筛选对象集合。客户端将对象集合和过滤器结合起来,以获得符合条件的对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