设计模式-外观模式
外观模式(Facade Pattern)隐藏系统的复杂性,并向客户端提供了一个客户端可以访问系统的接口。这种类型的设计模式属于结构型模式,它向现有的系统添加一个接口,来隐藏系统的复杂性。
这种模式涉及到一个单一的类,该类提供了客户端请求的简化方法和对现有系统类方法的委托调用。
介绍
意图
为一个复杂的子系统提供一个一致的高层接口。这样,客户端代码就可以通过这个简化的接口与子系统交互,而不需要了解子系统内部的复杂性。
主要解决的问题
降低客户端与复杂子系统之间的耦合度。
简化客户端对复杂系统的操作,隐藏内部实现细节。
使用场景
当客户端不需要了解系统内部的复杂逻辑和组件交互时。
当需要为整个系统定义一个清晰的入口点时。
实现方式
创建外观类:定义一个类(外观),作为客户端与子系统之间的中介。
封装子系统操作:外观类将复杂的子系统操作封装成简单的方法。
关键代码
Facade类:提供高层接口,简化客户端与子系统的交互。
子系统类:实现具体的业务逻辑,被Facade类调用。
应用实例
医院接待:医院的接待人员简化了挂号、门诊、划价、取药等复杂流程。
Java三层架构:通过外观模式,可以简化对表示层、业务逻辑层和数据访问层的访问。
优点
减少依赖:客户端与子系统之间的依赖减少。
提高灵活性:子系统的内部变化不会影响客户端。
增强安全性:隐藏了子系统的内部实现,只暴露必要的操作。
缺点
违反开闭原则:对子系统的修改可能需要对外观类进行相应的修改。
使用建议
在需要简化复杂系统访问时使用外观模式。
确保外观类提供的方法足够简单,以便于客户端使用。
注意事项
外观模式适用于层次化结构,可以为每一层提供一个清晰的入口。
避免过度使用外观模式,以免隐藏过多的细节,导致维护困难。
结构
外观模式涉及以下核心角色:
外观(Facade):
提供一个简化的接口,封装了系统的复杂性。外观模式的客户端通过与外观对象交互,而无需直接与系统的各个组件打交道。
子系统(Subsystem):
由多个相互关联的类组成,负责系统的具体功能。外观对象通过调用这些子系统来完成客户端的请求。
客户端(Client):
使用外观对象来与系统交互,而不需要了解系统内部的具体实现。